节点文献
我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史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 建国50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测发展迅速,特别在1978年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步,也开展了先进技术及试剂的研究,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甲型肝炎1965年Deinhardt首先发现甲型肝炎可感染狨猴以后,1973年又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HAV),并确定其为单链RNA病毒。甲型肝炎发病早期,在粪便中通过免疫电镜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检出HAV颗粒及HAVRNA,而在血液中很难检出。患者血清中抗HAVIgM于发病数日的黄疸前期即可检出,急性期时达高峰,保持到12周后消失,为甲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方法。我国1982年首次采用抗人IgM重链(μ链
- 【文献出处】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1999年05期
- 【分类号】R512.6
- 【被引频次】46
- 【下载频次】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