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1980—1997: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出口多样化进程与结构变迁
【摘要】 <正>近年来有关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文献大量涌现,这些文献除了认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较快之外,还提出另一个假说: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出口结构的变迁及不断提高的出口多样性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多样化引导下经济发展的假说并不必定与外向型假说相联系,它可以与内向型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例如在罗森斯坦—罗丹、普雷维什和纳克斯等人著名的工业化发展模型中,通过进口替代和贸易保护扶植起来的幼稚工业一样可以增加经济的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非传统产业”被认为是制造产业,并且由于贸易保护被假定是暂时的,因此生产的多样化最终会带来出口的多样化,从而逃离“初级产品陷阱”.另外,发达国家之间(一般彼此之间要素禀赋相似)所发生的大量贸易也可用制造业产品差别性(多样性)来解释.马库森提出了一个“东—西—南”三方贸易模型(Markusen,1986)其中发展中国家基于比较优势出口无差别产品,而发达国家则出口差别性产品.因而可以假定在一些国家所经历的由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应能观察到出口结构朝多样化方向的变迁.
- 【文献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Shanghai Economic Review , 编辑部邮箱 ,1999年06期
- 【分类号】F752.6
- 【被引频次】22
- 【下载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