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华猕猴桃品种魁蜜和红心乙烯生成潜力及ACC合成酶和氧化酶基因表达差异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蒋迎春余武安

【机构】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

【摘要】 猕猴桃乙烯的生物合成经过了甲硫酰胺转变成ACC的生物反应过程。猕猴桃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果树,乙烯的产生伴随着呼吸强度的增强。然而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似乎与其它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有所不同,采收后,除非用大量的外源乙烯催化,猕猴桃不容易自我催熟产生乙烯。近年来从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分子水平上对猕猴桃的乙烯生物合成作了大量的研究。已克隆出这两种酶的CDNA,也对这两种酶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日本已引种了中华猕猴桃,然而有关中华猕猴桃的乙烯生成特点还没有进行过研究。在本试验中,我们研究了采收后的中华猕猴桃果实对外源乙烯的敏感性及乙烯的自我催化诱导作用。魁蜜品种对外源乙烯非常敏感,而红心则

  • 【文献出处】 北方园艺 ,NORTHERN HORTICULTURE , 编辑部邮箱 ,1999年04期
  • 【分类号】S663.4
  • 【被引频次】17
  • 【下载频次】14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