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缢蛏染色体级基因组组装及其对穴居和广盐环境适应的转录组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董迎辉曾启繁任建峰姚韩韩吕丽媛阮文斌薛清刚包振民王师林志华

【机构】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渔业与生命学院

【摘要】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全国养殖总产量85万吨,产值逾200亿元。然而养殖缢蛏仍面临种质下降、生产性状衰退、抗逆性差、病害频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缢蛏及竹蛏科贝类基因组信息匮乏是当前解析高产、抗逆性状的遗传机制和开展全基因组选育的瓶颈。本研究利用第二、三代测序技术共获得缢蛏基因组序列数据231.52Gb,测序深度达186.63×;在基因组组装过程中,克服了序列重复率高(50.71%)、杂合率高(1.53%)的困难,利用Hi-C技术将87.82%的组装序列成功挂载到19条染色体上,据此构建了缢蛏染色体级高质量基因组参考图谱(contig N50=678.86 Kb; scaffold N50=57.99 Mb)。缢蛏基因组组装大小1.33Gb,较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多数双壳贝类如太平洋牡蛎(559Mb)、栉孔扇贝(779.9 Mb)、虾夷扇贝(988Mb)和魁蚶(885 Mb)等基因组大;基因注释表明,缢蛏基因组包含26,270个编码蛋白基因,基因功能注释率达99.5%。另外,还对缢蛏8个早期发育胚胎/幼体、8个成体组织器官以及在高盐、低盐胁迫下的转录组变化进行了分析。缢蛏属广温广盐型底栖穴居滩涂贝类,洞穴深度为其体长的5-8倍,为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缢蛏形成了薄而长的贝壳、发达的水管以及对盐度、氨氮极强的适应能力。缢蛏基因组的破译及大量转录组分析,将为缢蛏乃至蛏类生长、抗逆、抗病性状的遗传解析及种质改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缢蛏基因组染色体水平转录组环境适应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1400);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49);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5-9)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十九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十九次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19-10-19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南宁
  • 【分类号】S917.4
  • 【主办单位】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