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体教融合背景下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机构】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1研究目的2020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提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进我国德智体美全方位的人才建设目标。在当前教育体制中,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特别是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探究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对策,以期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研究方法本文以"体教融合"作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实践路径。3研究结果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要实现五育融入学校体育,就必须立足其现实困境,通过解决问题促其发展。3.1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境3.1.1融合理念羸弱尽管《意见》已明确指出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五育发展。但在实际落实层面,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五育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仍缺乏清晰的理解和具体的策略。此外,部分教师对于体教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五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影响了体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3.1.2课程体系僵化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多较为传统,重技能而轻教育,难以为五育的融入提供灵活的操作空间。此外,课程设置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多样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也难以满足体教融合的教育需求。3.1.3师资队伍薄弱体育教师不仅是体教融合的实施者,更是五育融合的践行者。一方面,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师的配置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被分割成孤立的个体,未能形成应有的教育合力。3.1.4资源保障不足部分学校体育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多样化和创新型教学的需求,不仅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对实现五育的有效融入构成了实际障碍。3.2体教融合背景下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实践路径3.2.1加强理念培育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开展专门的培训会和研讨会,通过理念阐述、方法分享、优课展示等形式,加深体育教师对体教融合理念的理解,增强他们的五育实施力和课堂创造力。3.2.2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学校需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开设项目式学习、体育情境模拟、体育实践活动、跨学科课程等内容,以期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3.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招聘、调配、轮岗等方式,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还可以探索跨学科合作的教学模式,加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体育与五育的融合方式,提升课堂质量。3.2.4增强体育资源保障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不断更新老旧设施,并引入现代化的体育器材和技术支持,如智能体育穿戴、智能体育器材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五育课堂的开展创造条件。4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五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路径,旨在解决现存问题并推动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通过加强融合理念的培育、优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增强体育资源的保障,可以有效促进五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融入。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最后,体教融合不仅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 【会议录名称】 第七届贵州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七届贵州省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4-08-17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G807
- 【主办单位】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