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团网菌属Arcyria黏菌的系统学研究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团网菌属Arcyria隶属于黏菌纲Myxomycetes团毛菌目Trichiales团网菌科Arcyriaceae(García-Cunchillos et al.2022),是亮孢子黏菌亚纲Lucisporomycetidae中最大的一个属。该属由Wiggers于1870年建立(Martin and Alexopoulos 1969),模式种是暗红团网菌Arcyria denudata。团网菌属Arcyria的典型特征为:孢囊亚圆柱形、卵圆形或球形;有柄或基部收缩为一点而着生于基物上,柄内充满圆胞;囊被上部常凋落,下部持久留存为杯状或盘碟状杯托;孢丝为有弹性的网体,与杯托紧密连着或仅连着杯托底部中央一点而容易脱落,在囊被凋落后常伸展,纹饰多样,有刺、齿、环、半环和网纹等;孢子成堆时与孢丝同色,透射光下色浅至无色,孢子表面一般密生小疣或簇生大疣。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报道团网菌属Arcyria黏菌的种名有231种,其中被接受的物种为57种(Lado 2005–2024,Vlasenko et al 2023a,2023b),国内已知31种(李玉等2008,Zhang et al 2012,Gao et al 2018)。在本研究中,我们结合形态特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18S rDNA和翻译延长因子-1α)进行了团网菌属Arcyria的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团网菌属Arcyria为并系类群,且可以根据孢子颜色将团网菌属Arcyria主要划分为以灰团网菌A.cinerea和球形团网菌A.globosa为代表的灰色分支和以暗红团网菌A.denudata、大红垂网菌A.affinis和粉红团网菌A.incarnata为代表的红色分支,这两个亚分支在最大似然分析和贝叶斯分析中均得到了充分支持(UBS/PP=100/1)。此外,少数团网菌属Arcyria物种,如鲜红团网菌A.insignis、铜绿团网菌A.aeruginosa和暗红垂网菌A.oerstedii在团网菌科Arcyriaceae中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分支,该分支在最大似然分析中得到部分支持,在贝叶斯分析中得到充分支持(UBS/PP=98/1)。锈色团网菌A.ferruginea与半网菌属Hemitrichia和团毛菌属Trichia的少数物种聚为一个分支并分散在团网菌科Arcyriaceae中。除孢子颜色外,孢子纹饰可能是团网菌属Arcyria物种的一个稳定特征,均由两种大小的疣体组成。在本研究中,1个中国新记录种——赭黄团网菌A.pseudodenudata被发现,1个团网菌属Arcyria新种——相似团网菌A.similaris被描述和建立。至此,中国团网菌属Arcyria已知物种为33种,占世界已知团网菌属Arcyria物种总数的57.9%。新种相似团网菌A.similaris采集自河南省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的未知树种的枯树皮上,具有以下独特的形态特征组合:孢囊卵圆形或近圆柱形,深灰橄榄色,成熟时褪为烟灰色;基质层膜质,透明;杯托浅盘状,内表面饰有明显的网纹和粗大的乳突;柄粗壮、与孢囊同色或稍淡,充满圆胞,半透明,有纵纹;孢丝淡黄色,形成无游离末端的完整网体,弹性小,直径(5.5–)6.5–7.5(–8.2)μm且有许多膨大,孢丝线体表面饰有致密的不规则网状;孢子成堆时与孢囊同色,镜下色浅至无色,直径(8.0–)9.3–10.1(–10.9)μm,饰有稀疏的小疣和成簇的大疣。研究结果更新了对团网菌属Arcyria物种亲缘关系的认识,并为黏菌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菌物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
- 【会议名称】中国菌物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4-08-23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福州
- 【分类号】Q949.32
-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