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水驱油过程的锥内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以桑塔木油田TIII油藏为例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吕端川汪如军李少华王开宇代梦莹李绍华曹国娟宋金鹏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 水体锥进是导致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差的重要因素,除锥间剩余油之外,锥内剩余油也是后期挖潜的重要部分。为了确定水锥内微观剩余油的类型及形成机理,以多块岩心柱塞的串并联组合方式分别模拟层内非均质和平面非均质储层条件开展水驱实验,对不同驱替阶段的柱塞样品进行微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测试,得到微观剩余油在不同孔喉内分布特征的一系列变化,结果表明,注入水优先进入弛豫时间超过1ms所对应的孔喉中,对弛豫时间为1~1000ms所对应孔喉中原油的驱替效果更为明显,且微观剩余油可分为绕流式可动剩余油和不规则状不可动剩余油两种类型,其中层内非均质储层因孔喉系统内不同位置流体的渗流速度差异,造成水相对油相冲刷程度的非均质性,从而富集两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因不同位置渗透率级差的存在而主要富集绕流式可动剩余油。

  • 【会议录名称】 2024年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24年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技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24-01-10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TE357.6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四川省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