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改变碳输入对红壤恢复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摘要】 研究凋落物、根系和菌根输入的改变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红壤退化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演变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亚热带红壤退化地恢复形成的典型林分木荷纯林、马尾松纯林和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保留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L+R+M,对照)、凋落物加倍+保留根系+保留菌根(2L+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保留菌根(NL+N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NL+NR+NM)和去除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NL+R+M) 5个处理,研究不同恢复林分、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1年多的处理,土壤p H和全氮含量受林分类型的影响(P<0.05),均以混交林最高;不同处理对土壤p 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亦受林分类型的影响(P<0.05),以木荷林最高;木荷林NL+NR+M和NL+NR+NM处理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5.31%和95.16%,比马尾松林相应处理分别高出108.74%和86.58%,比混交林分别高出97.78%和102.97%(P<0.05),而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对林分类型和有机碳输入改变的响应均不敏感。相关分析显示,土壤蔗糖酶、酸性转化酶活性与土壤p H负相关,蔗糖酶、脲酶与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土壤养分和大部分酶活性指标对地上凋落物、地下根系和菌根的短期输入的改变无显著响应,因此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开展动态研究。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4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二)
- 【会议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4年科学技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4-05-25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714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