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辽北下二台岩群解体对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
【作者】 张丽; 刘永江; 张超; 葛锦涛; 李伟民; 梁琛岳;
【机构】 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 <正>中亚造山带作为一条巨大的增生造山带,围限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Windley et al.,2007;Xiao et al.,2010,2015; Li et al.,2014,2017;Wilde,2015;Xu et al.,2015;Liu et al.,2017)(图1a),其东段主体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传统上被称为兴蒙造山带(任纪舜,1991;Xiao et al.,2004;Li,2006;张拴宏等,2010),进一步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增生地体、松辽增生地体、佳木斯地块和最东部侏罗纪以来的陆缘增生带,各地块先后碰撞拼贴(葛文春等,2005;张兴洲等,2006;刘永江等,2010,2019,2022;徐备等,2014;Liu et al.,2017),并最终沿索伦—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与华北板块完成拼合(Wu et al.,2000,2007,2011;Xiao et al.,2003,2009,2015;Li,2006;Jian et al.,2008,2010;Wilde,2015;Liu et al.,2017)(图1b)。
- 【会议录名称】 2023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联合专题二: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深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 【会议名称】2023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3-10-14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珠海
- 【分类号】P542;P534.4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