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传承和发展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徐岩琪甘荔桔

【机构】 沈阳体育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经研究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呈现出整体速度较慢,实际效果不显著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中诞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领域方面的折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实载体,受到近代以来西方体育运动和文化的不断冲击,学校体育的教学重心开始偏向于西方体育运动,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束之高阁。对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有较大的欠缺和空白,学校体育如何传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关键词搜索相关期刊文献60余篇,了解其最新发展前沿,为本文章提供理论支撑。(2)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国体育史、学校体育发展等方面角度进行深层次的逻辑分析,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3)专家访谈法,采用非结构式访谈方式对10名专家进行访谈。(4)问卷调查法,向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共8所中小学(其中3所小学和5所中学)发放学生和体育教师问卷,其中发放教师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发放240份(其中小学90份,中学150份),共回收问卷226份,有效率94.1%。研究结果:学校体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问题上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和问题:1)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内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武艺类;第二类是竞技游艺类;第三类是养生保健类。在新课标中普遍体现出武艺类的学习,对游艺类和养生保健类只稍有涉及。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内容层次欠缺合理性。2)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概念及内涵模糊,以及体育课程教学中对文化目标淡薄,其中民族传统体育中内隐的文化和外显的技能之间两者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过于重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类目标的培养,忽视文化价值的教育。3)体育教材文化传承的"滞后性",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体系尚待完善,各年级水平之间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和层次缺乏衔接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内容在各水平各年级段所占体育类学习内容比重较小,体育教师对此类学习内容不太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等问题。4)专业民族传统类体育教师占比较少,体育教师的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素养和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活动动作技能需要不断地提高。5)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内容在不断地演进过程中蕴含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如儒家中的"仁"、道家中的"阴阳虚实"、"刚柔并济"等,缺少西方体育中的竞技性,如何恰当的转化或者改进规则提升其竞技属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学校体育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对策研究:1)学校体育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要不断地积极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元素,与体育课程思政结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性。2)学校和社会应大力宣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仅是只有学生这个群体,而是属于学校全体师生做好实施"全校师生都是文化的传承人"的工作。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发展特点,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出纵向水平和横向年级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衔接性。4)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所在地区打造特色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课程与人文课程相结合,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体育类博物馆、体育民俗馆等,使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培育民族精神,拓展其知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5)形成"教、学、练、赛、评"五维体系,课上教与学、课下学与练、课余练与赛以及相应灵活的评价标准一体化共生体系,学校应在课余多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趣味体育运动会等;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进校园活动,加深师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并协助体育老师进行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活动,并且重视提升体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素养,学习、培训和再教育以及开展相应的学习交流平台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07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