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北京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以及完善路径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蔡九琦袁芳牛传沛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 排球是我国三大球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以中国女排为代表,曾经为国家多次获得过世界大型比赛的冠军荣誉,更有女排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2021年,更有中国女排豪取第十个世界冠军,在花车上为祖国70周年献礼,可谓是运动员至高无上的荣誉。北京市的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排球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等都是其他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北京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在学校的发展现状如何,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训练情况是怎样,排球队的建设情况如何,体教融合的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应该如何有效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些都是急需我们体育工作者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对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索十分重视。最开始的举国体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但最终并未取得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总是在某些方面有所缺陷和问题。而其中主要一个问题表现在运动员竞技能力强、文化素质低。过去的竞技体育或许主要看重的是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体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也需要相应的有所提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能让运动员更好的解决在运动训练实践中遇到的困难。1987年4月,国家体委、教委联合下达了重要文件《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从此,培养高水平排球竞技体育人才的艰巨任务开始由高校参与承担。随着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开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逐年增加,并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认可。高校对高水平排球队的建设也一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大地带动了排球运动在高校普通学生中的开展,进而使排球在全民运动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在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业余竞技体育早已被纳入教育体系之中,由其是当今的很多体育强国,比如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他们在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培养出的运动员不仅有着优秀的竞技体育成绩,同时还具备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北京市高校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完成各类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如何协调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解决学训矛盾,使其能够推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良性发展,是目前各个高校面临的难题,虽然目前已经有出台相应的措施,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学训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基于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宄北京市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学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训矛盾的解决决策,扩宽思路。北京市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具体招生政策,根据国家不断对政策改革进行调整。北京市高水运动员对专业选择较少,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北京市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在学习方面处于中等情况,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学习和训练难以协调,学习方面处于劣势,大部分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不足。高水运动员在训练方面整体情况较为良好,但是学习压力大也导致了部分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不高。对运动员主观因素、教练员因素、学校管理制度因素、文化课教师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运动员主观因素影响最大,其中上课专注度和学习目标明确两个次因子影响最高。针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对于专业选择较少的问题,应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入学前作问卷调查,先了解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对专业选择进行预报名。其次,由专门管理人员用线上的方式对这些专业进行普及。在短期时间里,让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进行考虑,然后给出答复。录取后根据考生术科分数,来进行对专业的调整,如果调整的专业和之前预报名的专业完全相反,可以先跟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进行说明,并且询问意见。让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对自己的专业有选择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屮主体地位,能够使其在学习中发挥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可以有效减弱学训结合中所存在的问题。完善北京市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学训结合的路径有以下几点:合理分配时间,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高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完善学习与训练的管理制度,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专业设置多样性,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重视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42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