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禽源鲍曼不动杆菌经环丙沙星体外诱导的耐药机制及毒力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馥琳刘俊林石哲铭林玉倩孙永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摘要】 为了了解目前禽类养殖场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情况,并对鲍曼不动杆菌在获得环丙沙星耐药表型后毒力变化及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使用环丙沙星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广东省、浙江省和青海省共4个禽类养殖场的725份病料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特异性基因检测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对部分分离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环丙沙星构建体外诱导模型,分析当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后,菌株耐药性、毒力效应、适应度代价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以及耐药关键基因gyrA、parC和CarO的点突变情况。共计分离31株禽源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率为4.28%,分离株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分析禽源鲍曼不动杆菌与人源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距离可以发现,分离株与人源鲍曼不动杆菌遗传距离较近,推测其可能与人源鲍曼不动杆菌有一定的亲缘性。因此,我们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在禽类养殖中的流行应得到重视,以防宿主溢出事件的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获得环丙沙星耐药后,对除环丙沙星之外的部分抗菌药物的MIC值也有不同程度上升。此外生物膜形成能力、水解蛋白能力和表面运动能力均升高,而生长竞争力和生长速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外排泵和耐药关键基因表达量测定结果发现,外排泵的表达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CarO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未发生耐药关键基因的点突变。本研究通过对禽源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丙沙星耐药机制及毒力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鲍曼不动杆菌在禽类中的流行,同时也阐明了获得环丙沙星耐药表型后鲍曼不动杆菌毒力的上升和适应度代价,此外分析耐药原因,为后续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环丙沙星耐药机制和毒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23-10-15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南宁
  • 【分类号】S852.61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