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我国高校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阎隽豪肖林鹏李冠南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 研究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再次凸显创新与人才的重要价值,也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时代命题。体育产业是我国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鼓励要素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我国"专创融合"等教育改革任务的重要抓手,体育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强国建设进程的推进,高校学生在体育产业领域创新创业的参与需求不断增加,但其参与行为往往受多种要素影响。如何发现影响体育产业创新创业行为的相关要素,进而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改进,以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体育产业创新创业中来,已经成为新时期全国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与Bandura,A提出的三元交互理论,构建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模型将高校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行为分为"个体因素"(性别、年龄、身份、认知、态度、意愿等)及"环境因素"(资金、制度、家庭、社会、宣传、氛围、择业、师资、成功偶像等)两类,并通过纳入控制变量(院校、地域、专业),其三者通过能量、资源、信息交互共同影响学生的"培训参与""项目运营参与""赛事参与""学术交流参与"等体育产业创新创业行为,并形成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行为的三元交互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深度调研,于2022年1至6月针对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高校教师、管理者,组织高校学生参与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调研工作,调查对象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30个省/市/自治区的满足访问条件的全国十五所体育院校的在校生、全国十八所体育职业学院的在校生以及全国综合类大学体育院/系/部的在校生。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厘清各教育主体、教育要素的现状、关系及发展路径,为后续政策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经过分析研判制定调研计划、严格实施调研计划,最终问卷触达32169人次,回收问卷16348份,问卷应答率50.82%。经过后期严格筛选,共遴选出有效问卷10793份,问卷有效率66.02%,问卷通过信效度检验。通过上述理论模型,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高校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的参与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态度、行为意向以及实际行为,会因个人或学生群体特征以及环境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因此,为了厘清各种因素的影响效应,我们通过回归分析来判断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便得到更加清晰的政策建议。考虑到本研究调研的学生行为的被解释变量(因变量)过多,本研究将选取学生参与率较多、创新创业政策支持较多的"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比赛""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培训""体育产业创新创业论坛、交流、研讨""体育产业创业项目运营"四种参与行为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进行解释,并依据三元交互理论以及本文研究目标,模型的解释变量主要包括个体及群体特征变量、环境变量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并据此提出待估数学模型。按照三元交互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所述,个体和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行为,其中个体的行为态度、主动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意向,从而直接影响实际行为。本研究二级指标选取主要基于课题组在2020~2021年针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行为所做的预调查,并通过国内外作者对模型中指标的选取进行调整修改,在2021~2022年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力求获得更为准确的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其中本研究将模型中个体因素进一步分解为性别、年龄、学历、学生个体对制度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同5个二级指标;将模型中环境要素分解为政府环境、高校环境、社会友好环境、家庭环境4个二级指标,控制变量为院校类型、院校所在区域、专业类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个体要素下的"教育认同"进一步分解为认知、态度、意愿3个解释指标,将"政府环境"分为资金投入、制度建设2个解释指标,将高校环境分为高校氛围、同学影响、师资影响3个解释指标,将社会友好环境分为平台宣传、社会认同、择业环境、偶像效应4个解释指标,将家庭环境分为家庭影响与亲朋影响2个解释指标。研究结果:本研究以个人特征变量、环境变量及控制变量为自变量,以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比例最高的4个行为为因变量对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行为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调研结果显示,模型1~4的Hosmer Lemeshow检验值分别为0.685、0.450、0.429、0.645均大于0.05通过模型拟合度检验。分类表显示,四个模型拟合度分别为78.5%、85.8%、72.1%、74.2%,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该模型可以较好的解释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行为影响因素问题。研究结论:1.体育类院校学生普遍参与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且基本在本、专科完成"广谱式"教育过程;2.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的宣传落实可促进学生参与行为的产生;3.教育认同程度对学生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高校学生存在"普遍认同支持"和"少数积极参与"的矛盾;4.多元环境因素复杂交织共同影响学生参与行为,其中家庭影响为学生参与行为的首要影响因素,制度、资金、师资、平台为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5.区域间、院校间学生参与行为差异较大,各教育主体的协同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体育统计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07.4;G647.38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