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聚组结构长期性训练效应与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 王喻琪; 余银; 刘晨; 杨思薇; 赵逸青; 崔佳岳; 高成;
【机构】 武汉体育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聚组结构(CT)是一种在传统抗阻训练基础下通过改变训练组结构,调整重复次数和组间间歇,增加组内间歇时间的一种训练方法。目前不同的学者关于聚组结构和传统结构在长期训练效应的观点有所不同。为了了解聚组和传统组的结构是否都是合理的抗阻训练;聚组结构在长期性的发展方面是否可以成为传统结构的替代训练模式;聚组结构是否可以实现与传统组类似的肌肉和神经肌肉适应并以较少的疲劳发展。所以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聚组结构的抗阻训练的试验研究进行梳理,归纳聚组结构抗阻训练在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运动速度、肌耐力、肌肥大方面的长期性训练效应,深度剖析其生理机理,为发展肌肉目标功能表现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英文数据库其中包括:Cochrane、PubMed、Wed of sicence、EBSCOhost、Embase、ResearchGate,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外文以"cluster""c luster set"set structure"set configuration""inter-repetition rest""rest redistribution""cluster loading""cluster type""inter-set rest""rest-loading""rest-pause""stren gth""resistance""exercise""training""velocity""power""output""velocity l oss""power loss""Strength Muscle""hypertrophy"等为检索词,中文以"聚组训练""群集训练""聚集组训练""组间间歇""休息-暂停法""最大力量""爆发力""肌肥大""肌耐力"等为检索词,采用单独检索或合并检索的方式,获得相关文献345篇。再通过纳入标准进行筛查最终获得相关核心相关文献31篇。其纳入标准为:(1)随机或非随机比较实验研究;(2)研究对象无任何健康状况或受伤情况;(3)所有年龄组的参与者;(4)聚组结构进行干预;(5)传统结构进行比较干预(6)干预时间≥三周;(7)至少一项包括肌肉力量、爆发力、运动速度、肌肉肥大或肌肉耐力的变化测量。研究结果:(1)将聚组结构作为抗阻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训练,实际上可以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提升肌肉耐力和肌肉肥大并促进神经肌肉适应。(2)聚组结构对肌力训练的长期效应中有三种不同的研究结果:1)传统组结构的肌力提高更明显,主要机理可能是因为传统组结构在进行训练时会产生了更多的疲劳效益;2)聚组结构可更明显提高肌力,其主要机理可能是因为聚组结构在达到中等程度的疲劳至力竭后可以导致类似或更大的力量增益;3)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聚组结构对爆发力训练长期适应性对比实验中,结果显示1)两者无显著差异的机理可能是因为强度变化相似和评估动作效度;2)聚组结构爆发力显著更高其机理可能是因为重复间歇有助于肌肉细胞中CP重新合成,从而减少疲劳。(4)聚组结构对肌耐力训练长期适应性对比实验中结果:1)聚组结构在改善肌肉耐力方面不如传统结构有效,其机理可能是因为肌耐力负荷的选择和动作模式的相似性;2)两者无显著差异其机理可能是因为训练个体的差异性。(5)聚组结构对肌肥大训练长期适应性对比实验中结果显示两者无显著差异,其机理可能是因为机械刺激的作用。研究结论:如果将聚组结构作为抗阻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训练,实际上可以显著提高身体各项能力,但当处于不同训练阶段,必须进一步考虑训练阶段总体目标的重点。在需要频繁训练或周期性的比赛项目的某些阶段,为了尽量减少疲劳或感觉到的压力可能对训练者来说聚组结构的训练更有利。另外,较少的疲劳也可以优化运动质量,聚组结构往往也可能有利于高技能的复杂多关节运动,会带来更好的运动质量,这对于熟练的运动(例如举重运动)尤其重要。此外,在处于恢复阶段或需要进行恢复训练的阶段或身体运动能力受损、自身处于训练依从性较差的阶段时聚组训练可能同样更有利。而不同的聚组结构也同时适用于不同阶段。在发展力量或爆发力阶段的训练计划,使用具有较长重复间隔(例如>10s)或坚持预定重复次数的聚组(例如30-45s)可能会有最大的好处。相反,使用更短的组内休息(例如15s),更高的重复次数或范围来进行额外的重复(即休息-暂停技术),可能更适用于力量-耐力阶段,因为它们可以进行更大的训练量,以提高训练者的工作能力。在聚组结构实际操作中,教练也应该考虑所做动作的性质,以及额外休息时间的分配。因为在进行一些动作之前,训练者通常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对自己的训练强度进行加/减负荷),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进入正确的起始位置(例如杠铃深蹲或卧推)。因此,在需要不断增加或减少负荷和重复次数较低的练习中(例如1-6次),聚组的实际可行性可能较低。在这样的实际训练中,代谢疲劳可能是最小的,并且每次重复的所需额外工作量可能会抵消聚组结构本身预期的好处。因此,在训练计划规划阶段,专业运动人士应仔细考虑聚组和传统组结构在训练计划时间和具体要求方面的应用。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运动训练学分会)(三)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08.1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