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水稻耐盐性评价方法与鉴定平台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耿雷跃邹拓张薇王硕张启星杜琪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摘要】 【研究背景】土壤盐渍化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遗传改良是提高水稻耐盐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准确、高效的耐盐鉴定评价方法是开展水稻耐盐遗传改良研究的必要条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研究室长期开展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工作,针对水稻生长过程中与出苗率、成苗率、生长势、产量密切相关的萌发期、分蘖期、全生育期的耐盐性,开展了鉴定评价方法的研究。【材料与方法】萌发期盐分梯度试验选取不同地理来源的20份水稻种质,在0至2.1%间的10个盐浓度下开展种质耐盐性评价;分蘖期盐分梯度试验选取了26份耐盐性差异种质,在0至1.0%间的10个盐浓度下开展种质耐盐性评价;全生育期盐分梯度试验选取了20份耐盐性差异种质,在0至0.7%间的7个盐浓度下开展种质耐盐性评价。同时在最适鉴定盐浓度下对不同生态区域的2886份国家核心种质资源进行分蘖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以本单位选育的强耐盐品种垦育88为耐盐对照品种,越光为敏盐对照品种。【结果与分析】萌发期在1.5%盐胁迫浓度下种质间耐盐性差异最为明显;分蘖期在0.5%盐浓度下处理4周后种质间耐盐性差异最为明显;全生育期在0.3%盐浓度下种质间耐盐性差异最为明显。利用分蘖期耐盐鉴定在2886份国家核心水稻种质中筛选到以光头葫芦等12份强耐盐优异种质。【结论】明确了水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适盐胁迫浓度为1.5%,以相对盐害率(胁迫条件下鉴定品种的发芽率与对照品种发芽率比值)评价萌发期耐盐性;分蘖期期耐盐性鉴定的最适盐胁迫浓度为0.5%,以盐害指数(调查小区内一定数目连续单株的盐害等级,加权平均计算盐害指数)评价种质分蘖期耐盐性;全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的最适盐胁迫浓度为0.3%,以耐盐指数(鉴定品种的耐盐系数(胁迫条件下小区产量与正常环境下小区产量比值)与对照品种耐盐系数比值)评价种质成熟期耐盐性。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水稻萌发期、分蘖期、全生育期耐盐鉴定方法,与多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制定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水稻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3692-2020)》,在我单位搭建了萌发期、分蘖期和全生育期的水稻耐盐鉴定平台,全方位满足了水稻耐盐鉴定要求,为水稻耐盐性精准鉴定提供可靠技术依据。目前已为河北省种子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提供了水稻耐盐精准鉴定服务工作。

【关键词】 水稻耐盐性评价方法鉴定平台
【基金】 河北省耐盐碱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团队(23327501D);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优质水稻、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水稻耐盐基因OsABCC12克隆与功能验证(22130206H);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2022KJCXZXBHS-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基本业务费项目(2021010201)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3-11-0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 【分类号】S511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