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澜沧江流域典型生态功能及其分区
【机构】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 澜沧江流域是全球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流域植被总碳蓄积总量为300.32 Tg,碳密度平均为18.89Mg·hm-2;年均水源供给量达7.61×1010m3·a-1;年均保持土壤2.36×1010t·a-1,单位面积保持土壤1453.72 t·hm-2;并利用样地调查结果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NDVI之间的回归关系(H=4.7998×NDVI-1.77763),对全流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3类5个区域。其中,生态功能脆弱区包括青海省的玉树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的106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53.09%,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在青海境内以高寒草甸为主,西藏境内则以云杉和柏类等暗针叶林、灌木林以及高寒草甸等植被类型并重。由气候、地形以及植被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各项生态功能均十分脆弱。生态功能中等区主要包括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和维西县、大理州西部、临沧市东部以及普洱市东北部等138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20%。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区域气候总体属亚热带、暖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类型多样;北部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较短,而南部则四季如春、一雨成冬。该区域的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功能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区域涉及滇西北白马雪山、大理苍山洱海、云龙天池、无量山、以及永德大雪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并流核心区,是世界级的物种基因库。生态功能丰富区,位于流域南部,行政区涉及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南部的82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71%。该区域主要受南亚热带季风环流控制,以热带、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但也受东亚季风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影响,终年温暖,热量丰富。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以及思茅松等暖性针叶林为主。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植被结构复杂,物种丰富,该区域各项生态功能都很丰富。根据优势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子区域,即以水源供给、土壤保持为主的生态功能丰富区、以碳蓄积、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生态功能丰富区和各项生态功能极丰富区。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流域内各功能区内乡镇所能提供生态功能的丰富程度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为科学管理该流域的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会议录名称】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 促进经济转型与资源科学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2-11-23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X321
-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