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北魏时期河洛体育非遗文化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周靖坤周明华翁昊

【机构】 黄河科技学院洛阳师范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对北魏时期的河洛古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进入公众视线,使得河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为我国其他区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北魏时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提高我国体育专业人才文化素养,有助于紧密结合河洛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努力推进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研究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收集和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尽可能全面了解北魏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动态,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已收集到的北魏时期河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文件、文物古籍、考古资料、博物馆文物、体育史文献资料、科研机构学术研究资料等,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北魏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特征,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与人文环境,对北魏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的发源、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研究结果:北魏(386年—534年),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第一王朝。称为"元魏""拓跋魏""后魏",鲜卑族的拓跋氏所建立。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并且推行中原汉化改革措施,史称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这样的改革下,全国自耕农增加显著,社会越趋繁荣昌盛,农业与手工业等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国都洛阳的商业非常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际性大都市。在这样的极具优越性的客观背景下,河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在当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其中体育文化又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时河洛一带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等等因素紧密相联。北魏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异国体育文化的接受度,结合了刚性和灵活性的竞争性体育文化以及结合了内部和外部发展的协同体育文化的特征。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频繁的地区交流加上文化多样性发展,体育文化的统一也被打破。随着商业交流,军事战争和人口迁移,体育文化成为独特的"运载对象",并成为进入异国他乡后的一种交流工具。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异化、兼容性或同化。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极大地加速了区域体育文化的传播,影响了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北魏时期河洛体育文化加速了佛教、道教、儒家和形而上学相互交织的融合,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不同的活力。进入中原后,北魏积极吸收汉文化,建立了武术礼制,使武术作风在贵族中盛行。尽管在此时期发生了体育文化异常现象,但总体上是健康的发展,为隋唐体育文化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武术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北魏时期河洛地区的体育文化所包含的项目内容丰富,主要有(1)百戏:角抵、缘竿、履索、唐绨追认、飞丸弄剑等(2)武艺:射箭、骑驭、刀剑技艺、戈猎、戟和矛等兵械(3)棋类:六博棋、围棋、赛棋等(4)杂项:蹴鞠、斗鸡、投壶、马术、荡秋千、垂钓、放风筝(5)养生术等等。经研究发现在这些体育文化项目的普及与发展上还有许多的难题有待解决,如公众关注度不高,了解甚少、宣传不足、目前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内容、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繁杂,基层大众参与度薄弱。结论与建议:1、创新河洛体育文化的宣传与发展渠道,搭建关于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的数字媒体平台,提升河洛体育文化宣传质量,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河洛体育文化,参与河洛体育文化,并享受河洛体育文化的乐趣,从而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河洛乃至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原文化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2、对于濒危失传的传统体育项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予以重视,从内容和项目传承者上双面保护、宣传。3、学校可以协同当地相关单位邀请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来向青少年讲述宣传体育文化背景,促进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在课后体育活动中,将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内容的元素融入到常规的学校体育项目当中去,在学校的运动会中可以增加适当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竞技,在更多的人享受古代体育文化乐趣的同时,促进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北魏时期河洛体育非遗文化研究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体育史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K239.21;G812.9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