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体育部;
【摘要】 研究目的:标准实施评价工作是检验体育场馆执行标准程度、检验标准与场馆服务质量和效益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提升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体育生活需求,离不开高质量标准的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均提出要加强体育场馆服务领域标准的制修订。目前,体育场馆服务标准总量较少,现有标准存在老化、实施不力等问题,且相关理论研究较为匮乏,亟需优化标准存量、扩大标准增量。党的二十大之后,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亦成为形塑未来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量,而标准引领提质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准确测度我国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现状提供依据,有效指导标准制修订与实施工作,支撑体育场馆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本研究以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为研究对象,对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体育场馆服务标准中代表性较高的"GB/T 18266.3-2017《体育场所等级的划分第3部分: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以下简称"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为例,就西安市4家游泳馆的标准实施状况给予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适宜的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综合评价理论、PDCA循环理论,确立了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建立的目标导向、价值指向,并搭建了标准实施评价理论框架。据此,结合其他领域研究成果、标准技术内容和GB/T 3533《标准化效益评价》系列标准文件,建立了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初始指标集,再经两轮德尔菲法对指标的筛选和优化,最终建立了由标准质量水平、标准实施情况、标准实施效益3项一级指标,适用性、先进性、协调性、推广情况、执行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8项二级指标以及24项三级指标组成的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并通过SPSSAU V21.0工具的优序图法测算了指标权重值。2.开展了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以"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作为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的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就西安市4家游泳馆的标准实施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从个体来看,4家游泳馆实施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的总体评价等级水平为:甲游泳馆(3.997)>乙游泳馆(3.751)>丁游泳馆(3.639)>丙游泳馆(3.327)。2)从整体来看,西安市游泳馆实施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的总体评价等级水平为"良好偏上游"(3.679);其中,标准的质量水平为"优秀下游"(4.121),实施情况为"良好下游"(3.123),实施效益为"良好中游"(3.544)。研究结论:1.研究所建立的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实施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体育场馆服务系列标准在结构、内容和标准对象上具有相似性,故该评价体系也具有较高的普适性,有利于为体育领域其他标准实施评价工作提供借鉴。2.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的实施对规范游泳馆的软硬件条件,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标准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1)标准质量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标准的知晓度和执行度不够全面,3)"依标认证认可"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够。3.针对标准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通过强化安全管理保障、瞄准市场新需求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完善标准技术内容,提高标准质量水平;2)通过多方合力、强化实施监督和健全评估机制来加强标准宣贯培训,推进标准落地实施;3)通过主动"以评促建"、加强"示范引领"和打造"金字招牌"来引导场所服务认证,倒逼服务质量提升。以期为我国体育场馆服务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提供依据,为促进体育场馆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4.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1)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虽能克服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但评价过程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2)由于疫情防控以及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课题组仅选取1项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和西安市的4家游泳馆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研究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后续研究将对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一是探索更适宜的评价方法,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二是扩大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和调研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范围,如有可能,也可以研究其他地市的情况,以便于整体对标和比较。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管理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18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