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波斯湾南部Fars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
【作者】 宿宇驰; 鲍志东; 郭金瑞; 王大鹏; 谷宁; 李晋; 张辛雨; 薛军; 高桓宇;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波斯湾南部地区上二叠—下三叠系蕴含巨量的油气资源。本文以波斯湾南部地区上二叠—下三叠系Dalan-Kangan组为研究对象,以层序地层学和碳酸盐岩沉积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基于C-O同位素、古生物组合、岩芯、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认识,对研究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深入分析各层序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和优势相分析法,重建沉积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1)研究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可别出SB1-SB7共7个层序地层界面和MFS1-MFS6共6个最大海泛面,其中SB5属于Ⅰ型层序界面,其余属于Ⅱ型层序界面,根据层序界面类型和最大海泛面的发育位置,将波斯湾南部地区Dalan组和Kangan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2)研究区目的层系为碳酸盐岩缓坡相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3种沉积亚相,并可将内缓坡细分为潮坪、潟湖、滩后、滩中和滩前共5种沉积微相。(3)区域构造运动对岩相古地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晚二叠系Dalan组沉积期,新特提斯洋开启,扎格罗斯高地前为相对浅水内缓坡沉积环境,并向西南方向水体逐渐加深至中缓坡沉积环境,向西南延伸至South Pars-North Filed附近逐渐转换为内缓坡的沉积环境,并在South Pars-North Filed西北部形成区域沉积凹陷区,为双缓坡沉积模式;早三叠系Kangan组沉积期,新特提斯洋扩张,靠近扎格罗斯缝合带地区水体加深,形成了由西南至东北方向水体逐渐加深的古地理格局,转换为单斜缓坡沉积模式。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展板摘要
- 【会议名称】第十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23-08-1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laeogeography (ISP,国际古地理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