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缅甸弧中部俯冲带下方地幔间断面地震学证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摘要】 <正>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岩石圈发生了大规模的缩短,并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Yin and Harrison, 2000)。喜马拉雅造山带呈向南突出的E-W向弧形展布,长约2500 km,宽约300~500 km,在喜马拉雅主造山带的东西两端分别形成了东构造结和西构造结(如,许志琴等, 2008)。缅甸弧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构造结,地壳构造变形强烈且地震活动性强,发育有南北向分布的大陆俯冲带,是陆内碰撞俯冲的典型地区。缅甸弧地区是研究大陆板片碰撞-俯冲深部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开展该地区上地幔间断面的地震学研究有助于认识印度大陆岩石圈的碰撞以及深俯冲机制,同时对于认识印度板片俯冲对上地幔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4101、4187410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面上项目(CEAIEF20220201和2020IEF0509)的联合资助
- 【会议录名称】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五:火星表面物理场、专题六: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 【会议名称】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2-12-06
- 【会议地点】线上会议
- 【分类号】P315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