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HPV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病理科;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间的关系,探讨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HPV(P16)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P16不同表达模式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材料与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16,Ki-67,P53,CD15的表达,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2.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7-2021年病理诊断的106例O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生存分析,对其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和主要研究变量(P16)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3.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检索具有HPV检测信息的HNSCC患者,分析其预后与HPV感染之间的关联。结果:1.106例口腔鳞状细癌患者中P16阳性表达率10.4%,主要表达部位集中于特殊黏膜(舌)和被覆黏膜,咀嚼黏膜少见。P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16表达与Ki-67表达正相关(P<0.05),与P53和CD15表达未见统计学关联性(P>0.05)。3.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分析中发现年龄大于60岁、病理学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P53阳性、Ki-67指数≥20%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P16表达在生存分析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整理TCGA和GEO数据库中部分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信息后计算出的HPV阳性率为8.3%-9.4%。结论:1.P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低于口咽部鳞状细胞癌,且阳性率随原发部位不同存在差异。2.P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和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多样,单纯P16阳性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有限,需结合具体形态学特点来指导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预测。
- 【会议录名称】 202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2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22-08-12
- 【会议地点】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 【分类号】R739.8
-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