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CIG预制膜CIGSe基电池界面及性能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晨庄大明赵明李羽娴仝浩王汉鹏董梁正陶圣叶

【机构】 清华大学

【摘要】 溅射CIG合金预制膜后退火工艺是制备CIGSe基薄膜的方法之一。但基于该方法制备的吸收层多表现出大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劣化的CIGSe/CdS界面性能[1]。为解决溅射合金预制膜后退火法中吸收层粗糙带来的p-n结界面复合问题,本工作通过溅射工艺、退火工艺、后处理工艺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2-4],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研究发现溅射功率和沉积占空比对预制膜的成分分布和表面形貌有直接影响,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降低溅射功率和沉积占空比,实现预制膜成分的均布和形貌的相对平整,且经退火后得到的吸收层在这两方面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硒化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为了避免体积的快速变化,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预热温度对界面的微观形貌、相组成、电性能和器件性能的影响。预热保温降低了吸收层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Cu2-x Se相的含量,并最终提高CIGSe/CdS界面质量和器件的性能。通过预热温度的调控,吸收层的粗糙度降低了30~40%,此时的界面复合程度也达到最低。研究发现使用Br2溶液能够通过与CIGSe发生反应而产生刻蚀效果,随着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延长,薄膜表面粗糙度逐渐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电池性能也逐步提高。

【关键词】 铜铟镓硒粗糙度界面质量溅射CIG预制膜
  • 【会议录名称】 第九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九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22-05-07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TM914.4
  • 【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