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非鼻咽部EBV相关性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
【机构】 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浙江省温州医学大学;
【摘要】 [目的]对发生于非鼻咽部的EBV相关性癌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全面的、详尽的研究。[方法]收集本单位200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间发生在非鼻咽部的经原位杂交证实的EBV相关性癌120例。对其形态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结果]120患者,男性:女性为1:1,发病年龄24~89岁,平均年龄51.13岁,中位年龄50岁。非鼻咽部的EBV相关性癌形态学复杂,按照肿瘤性上皮细胞及间质炎症细胞的比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组织学类型:1型EBV相关性癌为以淋巴间质为主的"淋巴上皮样癌",2型为以肿瘤性上皮成分为主的分化型癌。1型的组织学类型与鼻咽部的非角化性癌相似,表现为少量的低分化上皮细胞岛或细胞巢散在分布在弥漫增生的淋巴、将细胞背景中,2型EBV相关的癌组织学类型多样,但共同特点为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性上皮成分,背景中仅有少量散在或小片的炎症细胞。上皮成分可以是腺癌、鳞癌及腺鳞癌。所有病例中排除穿刺及转移淋巴结活检样本,可以进行形态学分级及评价的原发肿瘤样本共98例,1型EBV相关的癌43例,2型55例;按发病率高低及各部位1型EBV阳性癌所占比例依次为:大涎腺(腮腺及颌下腺)47例(27/46,58.70%),肺24例(5/24,20.83%),胃部13例(4/13,30.77%),其他少见部位(口腔、口咽、喉部、宫颈、肝脏)共14例(7/14,50%)。所有患者中,114例获得临床治疗信息及生存数据,其中53例可见脉管瘤栓;22例出现神经累犯;按照WHO规范的各系统淋巴结转移标准进行评价,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46例,N1期淋巴结转移者44例,N2期淋巴结转移者22例,NX患者2例;早期患者(Ⅰ-Ⅱ) 52例,进展期患者(Ⅲ-Ⅳ) 62例;10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75例患者接受术前或术后的辅助化疗,52例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生存分析发现2型EBV相关的癌患者预后较1型预后差(p=0.0102),此外,脉管瘤栓(p=0.0218)、神经累犯(0.0001)、进展期(0.0171)、淋巴结转移(0.0050)均为不良预后因素。有趣的是,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无论对于那种类型的EBV相关性癌来讲,化疗都是一个预后不良因素(p=0.0132)。而在COX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整体上淋巴结转移(95%置信危险系数区间:1.489~13.830,p=0.0076)和神经累犯(95%置信危险系数区间:1.228~6.544,p=0.0147)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进一步对不同发病部位做COX对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大涎腺原发的EBV中,局部放射治疗是独立的良性预后因素(95%置信危险系数区间:0.003~0.569,p=0.0168)。[结论]EBV相关的癌形态具有多样性,按肿瘤实质与间质炎症细胞比例可以分为1型淋巴上皮样癌和2型实质为主的癌;2型EBV相关的癌较1型预后差。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涎腺原发的EBV相关性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 【会议录名称】 201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9-06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宁波
- 【分类号】R730.4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