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型国产光敏剂叶绿酸f介导的光动力作用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 目的:叶绿酸f是我国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光敏剂,其基本的光动力学特性以及对膀胱癌的光动力杀伤效果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叶绿酸f的制备流程及其光动力学特性,探讨其介导的光动力学作用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首先从原料中药蚕砂中提取得到叶绿素粗制品,经碱水解、分离、提取、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度极高的叶绿酸e6,再由叶绿酸e6制备叶绿酸f以及其对应的钠盐。2、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叶绿酸f样品的纯度,质谱仪分析叶绿酸f分子量,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其吸收光谱。3、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叶绿酸f在不同能量密度的650nm波长激光激发下对膀胱癌5637和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4、将叶绿酸f与5637和T24细胞孵育4h后,再用线粒体特异性探针标记线粒体,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叶绿酸f在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叶绿酸f光动力学处理后5637和T24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制得的叶绿酸f样品纯度为90.19%,相对分子量为539.3,其吸收峰为653.5nm,599.0nm,501.5nm以及398.5nm,其中398.5nm和653.5nm处吸收峰最强。2、4J/cm2激光下叶绿酸f浓度4ug/ml对5637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4.88%;4J/cm2激光下叶绿酸f浓度10ug/ml对T24细胞生长抑制率则达到86.5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400nm激发叶绿酸f发出的红色自身荧光与488nm激发线粒体探针产生的绿色荧光分布基本一致。4、光动力处理后,实验组5637细胞凋亡率为50.61±1.66%,对照组凋亡率为4.05±0.12%;实验组T24细胞的凋亡率为54.3±1.32%,细胞对照组凋亡率为11.31±0.71%。两种细胞中PDT处理组与细胞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制备的叶绿酸f纯度高,光学特性符合理想光敏剂要求。2、叶绿酸f结合650nm激光,体外光动力作用杀伤膀胱癌5637和T24效果显著,具有药物剂量和激光能量依赖性。3、叶绿酸f可以定位在膀胱癌细胞线粒体中,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 【会议录名称】 2018年浙江省男科学、泌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8年浙江省男科学、泌尿外科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6-22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嘉兴
- 【分类号】R737.14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