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PNF技术的颈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朱美红王中莉时美芳顾旭东曾明沈雅萍金敏敏

【机构】 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控制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吞咽功能评估确定吞咽障碍及严重分级,对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颈部控制训练,每天2组,每组共30 min,30d为1个疗程。包括:1、基于PNF技术的颈部弯曲训练;2、结合患者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及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VFSS)情况提供个性化颈部控制训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0天分别记录患者吸人性肺炎发生的情况及吞咽功能疗效评定,采用基于视频透视吞咽研究的图像程序,对其进行二维分析,采用Rosenbek渗漏一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对渗漏一误吸度进行了进行疗效评定评价。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组间的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的变化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感染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吞咽功能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698),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实验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和95%,两组比较差异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偏低(7.5%Vs 22.5%);PAS对渗漏一误吸进行了评价,治疗前PSA评分对照组(6.56±0.93),实验组(6.70±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疗程后PSA评分对照组(3.21±0.87),实验组(2.01±0.81),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颈部控制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

  • 【会议录名称】 2018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一届西湖国际康复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8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一届西湖国际康复大会
  • 【会议时间】2018-06-22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R743.3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