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自发性颅内低压临床流行病学大宗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 王谨;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科;
【摘要】 目的 :自发性颅内低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IH)是一种以直立位头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德国神经科医师Georg Schaltenbrand在1938首次报道。其根本病因是脑脊液漏导致脑脊液容量减低、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作用,在直立位时脑组织下沉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SIH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压力测定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相关认识大多来源于欧美和台湾少数几位专家的文献。本院从2008年起开始SIH的诊疗工作,迄今已经成为国内积累病例数最多、资料最齐全、影响力最大的医院。本研究期望通过系统性分析总结本院492例患者的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SIH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特性进行分析阐述已提高认识。方法 :1病例资料:研究回顾性收集2008-2017年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颅内低压诊治中心收治的492例SIH患者。女326例,男166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96,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0.51±10.02岁,中位年龄40.2岁。诊断采用《国际头痛分类(2004年第2版)》制定的SIH诊断标准。1.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病程、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压、腰穿和脑脊液检查等。其中病程长短分为急性组(<15天)和亚急性/慢性组(≥15天);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耳闷、耳鸣、颈部僵硬、眩晕、复视、癫痫发作、畏声等。1.3统计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性别与年龄的相关性:男性166例,平均年龄42.75;女性326例,平均年龄39.32岁,男性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女性,统计有显著性差异。2.病程:病程长短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确的相关性。3.诱因:诱因包括受凉、外伤、按摩、刮痧、瑜伽、咳嗽、劳累及疫苗接种。4临床症状和体征: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和耳鸣症状最为多见。女性患者恶心症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40岁以下组中患者"恶心"症状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上组。结论 :(1)SIH好发于40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发病年龄大于女性。(2)SIH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和耳鸣,其中女性、40岁以下患者临床症状较明显。男性脊髓脑脊液压高于女性。(3)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疗效与脊髓脑脊液漏点解剖结构具有相关性。(4)SIH伴发的硬膜下血肿多发生于男性、40岁以上人群。SDH发生率与年龄、CSF压力、性别、病程和收缩压相关,其中年龄和性别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 【会议录名称】 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5-11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湖州
- 【分类号】R741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