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中子衍射研究Sm2Fe17及其氮化物的内禀磁性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林中冲杨文云查亮杨金波

【机构】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由于间隙氮原子的引入,人们成功得到了能与"永磁之王"Nd2Fe14B磁能积相媲美的Sm2Fe17Nx化合物,它可提供足够高的储能密度,被视为是一种具有前途的高性能永磁材料。间隙氮原子的引入能使Sm2Fe17弱的面内磁晶各向异性转变为强单轴各向异性,且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居里温度。但由于Sm元素对中子具有强吸收,直到目前,人们都未能利用中子衍射技术对该材料展开磁结构的研究。通过优化中子衍射实验,我们在北大高强度中子粉末衍射谱仪(PKU-HIPD)上首次给出了Sm2Fe17及其氮化物的中子衍射图谱,并通过吸收因子的修正解析了磁结构。根据Rietveld精修,我们确定了氮原子主要进入9e (0.5, 0, 0)间隙位,对应氮含量x等于2.68,接近该位置最大的Wigner-Seitz体积大小,表明氮化反应的充分性。实验上确定Sm2Fe17具有面内铁磁结构,且磁矩倾向a轴方向(磁矩偏离a轴约15°),氮化后为磁矩则沿着c方向排列。各个晶位上的Fe磁矩在氮化后均有明显地提高,这主要来源于磁体积效应大大增强的缘故(晶胞体积膨胀约6%)。此外,经氮化反应,与Fe磁矩相反排列的Sm磁矩大小有所降低,这可能是源于晶场下多重态的高能态变化而造成的。上述结果为研究2:17型永磁材料的宏观性质提供了微观机制的证据,为开发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永磁材料提供了前景。

【关键词】 稀土永磁钐铁氮中子衍射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1-10-22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TM273
  • 【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