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户外运动参与者深度休闲特质与流畅体验关系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孙永生张金辉栾文通

【机构】 沈阳体育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我国国内综合国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在社会重压之下,工作之余需要通过其他形式的活动来调整自己生活的状态,但长久之下,即时性的随意的休闲活动所带来的体验感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休闲活动的需求,人们更需要长久的,深层次的休闲活动来满足自己的对休闲活动的需求,满足精神的慰藉。国内深度休闲领域研究还处于新兴发展阶段,虽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度休闲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域。而户外运动自传入我国以来,以其项目多样化,参与自由度高而广受大众欢迎。基于此,本文以沈阳市户外运动参与者为调查对象,了解户外运动爱好者所具备的深度休闲特质,探究其所具备的深度休闲特质和流畅体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希望能够帮助户外运动爱好者对自身所具备的深度休闲特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及自身休闲特质与流畅体验的关系,为户外运动参与者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增进健康、强健体魄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拓展深度休闲体育领域研究范围,为休闲体育领域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网站(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leisure science)以对国内外深度休闲领域以及流畅体验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了解二者的发展史以及研究进展情况,为本文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奠基。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刘微娜(2009、2010)修订中文版的《简化状态流畅量表》和《简化特质流畅量表》,经检验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0和0.73,2个量表NNFI和CFI的值都接近0.90。测试平均时间则仅需4.7min,说明本研究采用的量表科学可靠。问卷针对辽宁省户外运动深度休闲参与者进行问卷发放,共计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82%。3.访谈法。为用以探究是否会出现问卷之外的情况,基于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制定访谈提纲,针对辽宁省户外运动深度休闲参与者进行访谈,以对问卷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4.数理统计法。本研究针对回收数据采用Excel23.0以及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研究结果:1.户外运动参与者深度休闲特质的6个维度与流畅体验的9个维度关系呈显著正相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流畅体验程度越高则其深度休闲特质体现越明显。2.户外运动爱好者流畅体验的各个维度对深度休闲特质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挑战与技能平衡维度对坚持不懈的维度正向预测最佳,究其原因:参与者在接触时间较短时,其所具备的各项技能不足以满足参与户外运动时所满足的挑战,这对其是否会坚持不懈地参与下去具有一定的影响。享受的体验维度对独特的文化以及生涯性维度正向预测体现较佳,户外运动深度参与者对于运动中的享受体验较为重视,参与运动即为享受运动。控制感维度对显著的个人努力维度正向预测体现较佳,表示户外运动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其所具备的技能对其在运动中的掌控感具有直接影响,参与者会选择通过个人努力来提高技能的掌控,以增强其在参与运动时的控制能力。时间感的变换维度对强烈的认同感维度正向预测体现较佳,说明户外运动深度参与者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其精力投入比较集中时,对于时间感知的能力会降低。明确的目标维度对持久的效益维度正向预测体现最佳。户外运动参与者参与运动的目的比较明确时,其会对自己参与运动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规划,以达到参与效益最大化,从而能够在户外运动中获得自我价值最真实的体现。研究结论:1.户外运动深度休闲参与者深度休闲特质各维度均值较高,其具备深度休闲的6大特质;且流畅体验的程度也比较高。2.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条件下户外运动爱好者深度休闲特质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情况下户外运动爱好者深度休闲特质表现不同。3.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条件下深度参与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流畅体验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情况下深度参与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流畅体验不同。4.户外运动爱好者深度休闲特质与流畅体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具备统计学意义。挑战与技能平衡维度对坚持不懈的正向预测作用体现最佳;享受的体现维度对生涯性以及独特的文化维度正向预测作用体现最佳;时间感的变换维度对强烈的认同感维度正向预测作用体现最佳;控制感维度对显著的个人努力维度正向预测作用体现最佳;明确的目标维度对持久的效益维度正向预测作用体现最佳。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质与健康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2-03-2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日照
  • 【分类号】G895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