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强度间歇训练诱导超重大学生生理变化及对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潜在影响的META分析
【机构】 郑州大学;
【摘要】 研究目的: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近三十年发病率持续增加,其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慢性疾病聚集的临床综合征,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增加相关,与MetS诊断相关的条件主要包括中心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MetS患病率高达33.9%,而处于青春发育期后期的大学生正是患Met S的高危人群。研究认为运动与年轻人MetS患病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体育锻炼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MetS的首选方式,通过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改善MetS患者相关指标可能会达到最好效果。近期,Gibala发现短暂的间歇训练同样具有降低超重人群CVD潜力且更加省时,先前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超重人群的心肺适能和体脂的效果上优于MICT,但在影响MetS相关生理指标的效果上研究结果还存在差异。可能原因在于高强度间歇训练根据强度和负荷时间可以分为短跑间歇训练(Sprintintervaltraining,SIT)和传统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因此本文通过META分析评价间歇训练影响超重/肥胖大学生代MetS相关生理指标的效果,并通过直接和间接比较评价HIIT、SIT两个亚类与MICT的对比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ScienceDirect、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16.0软件依次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研究结果:META分析直接比较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超重/肥胖大学生的BMI[SMD=0.61,95%Cl:(0.39,0.84)]、腹部内脏脂肪[SMD=0.75,95%Cl:(0.31,1.18)]、腹部皮下脂肪[SMD=0.56,95%Cl:(0.30,0.82)]、腰围[SMD=0.81,95%Cl:(0.45,1.16)]等腰腹部脂肪指标和总胆固醇[SMD=0.63,95%Cl:(0.28,0.98)]、低密度脂蛋白[SMD=0.43,95%Cl:(0.08,0.78)]、胰岛素敏感性[SMD=1.21,95%Cl:(0.29,2.14)]等代谢指标,且对于腰腹部脂肪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MICT;网状META间接比较认为HIIT[SMD=-0.45,95%Cl:(-0.89,-0.01)]和SIT[SMD=-1.30,95%Cl:(-2.46,-0.14)]相比较于MICT能够明显降低腰围,SIT在减少BMI[SMD=-0.54,95%Cl:(-1.02,-0.05)]、腹部内脏脂肪[SMD=-0.54,95%Cl:(-0.91,-0.16)]和腹部皮下脂肪[SMD=-0.52,95%Cl:(-0.89,-0.14)]上的效果明显好于MICT;HIIT、SIT及MICT影响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SUCRA法结合效应量认为SIT改善超重大学生MetS相关生理指标上可能效果最好。研究结论:超重/肥胖大学生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特别是SIT形式的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腰腹部脂肪,改善糖脂代谢水平,从而帮助超重/肥胖个体预防或推迟向Met S发展。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质与健康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2-03-2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日照
- 【分类号】G804.2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