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机构】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 武术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小学体育项目众多,而在学校的众多体育项目之中,武术是最富有教育意义的运动,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从"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来看,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中小学不仅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可以锻炼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对中小学生体质、道德品质、审美等各方面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更难得的是,武术教育并不像其他文化课一样,局限于说教,武术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而现如今中小学生沉迷于电视、手机的现状非常显著,吃穿住行的情况也非常富余,现在的快餐店越来越多,小学生也非常喜欢吃里面的油炸食品、饮料等,导致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肥胖比例越来越明显,中小学生在练习武术实操的过程中加强锻炼,从而有利于减少肥胖率,中小学生学习武术也可以更好的突出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小学中的育人功能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武术对中小学生的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等四部分功能展开了详细叙述。其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基础上能能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研究表明:武术教育育人功能主要划分为四个部分:(1)武术教育的育体功能: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掌握一定的防身自卫能力。(2)武术教育的育德功能: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德育状况,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3)武术教育的育智功能:积极开发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用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4)武术教育的育美功能:中国武术讲究形美、神美、德美、道美等美学因素,更讲究"气"、"韵"、"意"、"神"等美学的体现,武术运动能集"气"、"韵"、"意"、"神"等于一身,更好的让学生去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有更深刻的体会。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武术等传统体育运动进入中小学校园以及普及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建议。
- 【会议录名称】 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二)
- 【会议名称】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21-11-27
- 【会议地点】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 【分类号】G633.96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