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柞蚕体色研究现状与展望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群石生林柴春利王凤成靳向东霍锡敏李喜升罗朝斌刘彦群朱绪伟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蚕业研究所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 柞蚕(Antheraea pernyi)以体色作为育种选择标志、品种命名和类群划分的依据,是柞蚕育种区别于家蚕(Bombyx mori)育种的特点之一。实践发现,柞蚕体色不仅与形态发育有关,还与适应性(体色品种有其自然分布区)、抗逆性(黄体色耐高温)、抗病性(蓝蚕抗微粒子)、外观品质(消费者偏爱黄色蛹)、营养(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紧密相关。然而,柞蚕体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严重滞后体色育种应用。本文从幼虫体色及其演变、幼虫体色遗传、蛹色和蛾色、体色与抗性、体色形成机制等5个方面对柞蚕体色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提出了柞蚕体色研究的展望。柞蚕体色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不仅可以解析柞蚕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还可以为抗逆、抗病、品质、营养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柞蚕体色遗传色素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蚕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蚕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1-04-17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S885.1
  • 【主办单位】中国蚕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