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柞蚕品种的热应激反应差异及2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
【作者】 谌苗苗; 冀万杰; 钟亮; 张博; 赵春山; 李喜升; 王凤成;
【机构】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45℃胁迫1~4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和室温饲养48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方山黄和F的耐热性较好、恢复能力较强,高温胁迫后48h内抗大和F的死亡率较低。高温胁迫1h后分别取2个胁迫试验组5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的脂肪体,q 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HSP70与Ap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124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胁迫组抗大与9906,45℃胁迫组5204与9906 ApHSP70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高温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6~460倍),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对照组方山黄与其它品种ApHSP90的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而42℃方山黄对照组与抗大胁迫组无显著差异(P>0.05);42℃胁迫试验组的5204与方山黄呈显著差异(P<0.05),45℃胁迫试验组的抗大与FApHSP90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耐高温胁迫能力评价与柞蚕抗逆型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蚕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蚕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9-10-24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镇江
- 【分类号】S885.1
- 【主办单位】中国蚕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