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外泌体中miR-let-7c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田翔宇孙淼淼陈超李辉陈奎生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来源的外泌体中miR-let-7c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1.收集并原代培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BM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STRO-1,CD105及CD90对其鉴定。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及试剂盒法两种方法提取培养上清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及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D63,CD81对外泌体进行鉴定。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CD14磁珠阳性分选法收集并筛选出外周血巨噬细胞,与BMMSCs及外泌体分组培养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2型TAMs表面标志物CD206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检测各组MΦs中miR-let-7c的表达情况。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泌体被MΦs摄取的情况。3.构建miR-let-7c过表达及抑制的稳定慢病毒感染细胞株,采用qRT-PCR验证各组MΦs中miR-let-7c的过表达及抑制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M2型TAMs表面标志物CD206的水平变化。4.分离并鉴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瘤血管内皮细胞(MVECs),将细胞与极化后的M2细胞及巨噬细胞分组培养,分别运用CCK-8试剂盒,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及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前后MVE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体外成环能力变化。结果:1.BMMSCs来源的外泌体呈典型的双层膜茶托样结构,其粒径中20-200 nm范围占71.5%,CD63和CD81表面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分别为81.1%和91.7%)。2.外泌体共培养组M2特异性标志物CD20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与外泌体共培养后细胞内miR-let-7c的水平明显上调(P<0.01)。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PKH26标记的外泌体向DAPI染色的巨噬细胞胞浆内聚集。3.miR-let-7c过表达组极化为M2型TAMs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抑制组M2型TAMs比例则减少(P<0.01)。4.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MVECs与M2共培养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出现明显增强(P<0.05)。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证实,MVECs在与M2共培养72 h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VECs在与M2共培养72 h后细胞体外成管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BMMSCs释放的外泌体中miR-let-7c可以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从而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

  • 【会议录名称】 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
  • 【会议时间】2021-12-10
  • 【会议地点】线上会议
  • 【分类号】R733.3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