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1993-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人中心型肥胖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张思婷; 张继国; 贾小芳; 姜红如; 王柳森; 王惠君; 张兵; 王志宏;
【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摘要】 目的分析1993—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腰围分布变化及中心型肥胖流行趋势,并探讨其人口经济学差异。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3~2018年9轮随访调查数据为基础,共纳入16008名18~35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诊断中心型肥胖。分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卡方趋势检验分析腰围水平和中心型肥胖率的变化;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人群中心型肥胖的影响因素;并对2018年不同人群的腰围水平和中心型肥胖率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 1993—2018年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人腰围及中心型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中心型肥胖率男性从4.40%增至35.49%(P趋势<0.001),女性从6.33%增至18.31%(P趋势<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5~35岁男性(OR=1.285,95%CI:1.066~1.550)和女性(OR=1.558,95%CI:1.234~1.967)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高于对照组;地域与男性中心型肥胖显著相关:城市男性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较农村高39.5%(OR=1.395,95%CI:1.169~1.165),南方男性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较北方低37.9%(OR=0.621,95%CI:0.519~0.744),西部男性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较中部低27.1%(OR=0.729,95%CI:0.567~0.937),而东部男性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较中部高21.8%(OR=1.218,95%CI:1.017~1.459)。未发现城乡、南北部与女性中心型肥胖存在显著关联;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增高,女性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降低,中(OR=0.749,95%CI:0.600~0.934)、高收入(OR=0.684,95%CI:0.542~0.864)女性患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低于对照组低收入女性。在全人群中,BMI水平越高伴随中心型肥胖的危险性越高。结论 1993—2018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人腰围水平和中心型肥胖率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的中心型肥胖形势更为严峻。性别、年龄、地域及BMI水平是中心型肥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青年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早期筛查和干预,降低人群健康风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2-07-30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589.2;R181.3
- 【主办单位】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