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苜蓿/玉米-黑麦草连茬间作栽培提高牧草的产量、营养品质和降解性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摘要】 豆/禾间作是牧草饲料作物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栽培模式,但多元种植模式下的混合收获产物潜在饲料价值的评定和降解利用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为了阐明应用豆/禾间作体系作为反刍动物饲料供应源的可行性,开展了田间栽培(试验1)和体内瘤胃降解(试验2)两个连续实验来研究苜蓿/玉米-鲁麦1号黑麦草连茬间作体系中混合收获物的的饲料生产性能和瘤胃降解特性。在试验1中,分为三个栽培模式处理组,分别是苜蓿和玉米/鲁麦1号黑麦草按照5:2/5:3行距比间套作种植、玉米和鲁麦1号黑麦草轮作种植、苜蓿单作种植,在收获季节分别测定各个处理组的干物质和营养物产量。在试验2中,用尼龙袋瘤胃降解法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阉羊上测定不同处理收获饲料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即饲料养分中的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和‘b’的降解速率(c)。结果表明,苜蓿/玉米-鲁麦1号黑麦草连茬间作系统有更高的饲料生产性能,分别与玉米和鲁麦1号黑麦草轮作种植栽培模式、苜蓿单作种植栽培模式相比,干物质(DM)产量净增加9.52%和34.81%,粗蛋白质(CP)产量净增加42.13%和16.74%,可降解DM产量净增加25.94%和69.99%,可降解CP产量净增加16.96%和5.50%;此外,与玉米和鲁麦1号黑麦草轮作种植收获的饲草相比,间作系统混合收获产物的DM和CP降解动力学参数,即‘a’、‘b’、‘c’和有效降解率(E)的值更高;通过显微镜检显示,作物秸秆在瘤胃微生物作用48 h后,间作系统收获的混合产物比单作体系产物有更高的组织降解程度。因此,苜蓿/玉米-黑麦草连茬间作系统有比较大的饲料生产潜力,可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的供应源。间作系统混合收获产物‘E’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比玉米和鲁麦1号黑麦草轮作种植模式下的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以及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c)大。
- 【会议录名称】 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8-15
- 【会议地点】中国甘肃酒泉
- 【分类号】S541;S513;S543.6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