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胃肠道菌群多样性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曾燕牛李丽邓家波王强余建秋李杨周梦佳徐帅林奕岑曾东倪学勤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微生态研究中心成都动物园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试验首次对一只野生死亡川金丝猴的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克隆测序条带的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取川金丝猴胃肠道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检测菌群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树。川金丝猴整个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细菌,且来自胃、小肠的样品聚为一大簇,来自大肠的样品聚为一簇,而来自粪便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簇。从DGGE图谱上共回收18个条带,细菌种类鉴定主要是5个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8.89%)、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5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56%)、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5.56%)和不可培养菌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22.22%)。其中,变形菌门菌和厚壁菌门菌分布于整个胃肠道。菌群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仅条带4与已鉴定的粪肠球菌进化分类相似,而其他不可培养菌与已知的菌种进化分支差异较大,说明在川金丝猴的胃肠道中仍有大量的菌群信息未被鉴定。结果提示,本研究的死亡野生川金丝猴胃肠道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多样性随着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基金】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项目(CPF2015-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318)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第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农场动物健康舒适养殖、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全国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20-09-29
  • 【会议地点】国传统科技文化传承
  • 【分类号】S852.6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