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课程思政理念下武德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冯毅园周滨

【机构】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武术起源发展壮大与中国,是完完全全属于中国的运动项目。武德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德所包含的爱国、爱民、爱家以及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践行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将武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落实当今高校德育的要求,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传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助力推动武术项目发展。武德独有的德育内涵,与当前倡导的"课程思政"内容紧密相连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武德教育为着手点,探求武德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践途径,为高校落实"课程思政"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己不是仅靠思想政治这一门课程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门各类课程、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单靠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力量是薄弱的,将"课程思政"与各门课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德育教育的新体系,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一代形成正确核心价值体系而不是将思想教育作为一门"死知识"强加给他们,使他们产生抵触叛逆的心理,武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武德教育作为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着力点,积极探索改进武术教学过程中武德教育的实践途径,将有利于完成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提出的育人目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武德过程困难,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学生获取知识主要依赖与教师,只有教师自身武德修养过硬才能有资格传授武德,能够合理的选取传授武德的方法、途径和频率才能教好教会学生。三、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案、正确有效的落实方案才能探索出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四、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是否合格需要检测才能判断,因此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前高校评价体系并不十分完善。评价体系要让学生、教师与学校管理层共同参与,不能单一进行评价,要利用多种途径与渠道实现三方的共同评价,及时发现纠正解决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思政武德教育武术教学高校
  • 【会议录名称】 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一)
  • 【会议名称】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21-11-27
  • 【会议地点】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 【分类号】G852-4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