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沈阳地区冬春季冻土深度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菁宋晓巍李石慕臣英刘青赵凤

【机构】 沈阳市气象局苏家屯区气象局

【摘要】 应用1961-2015年沈阳冬春季逐日最大冻土深度观测资料,计算冻土的冻结始日、冰冻终日、年冻结日数、月最大冻土深度、年度最大冻土深度、年累积冻土层厚度等特征指标,采用气候突变、气候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沈阳地区近55 a冻土指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沈阳区域土壤冻结始日最早从当年的11月下旬开始,终日最晚至翌年的5月上旬结束,约有5个月的时间,季节性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深,最大冻土分布在沈阳北部,且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呈减小趋势。(2)在1960-2015年期间,沈阳区域季节性冻土呈退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冬春季土壤冻结始日推迟,终日提前,年冻结日数减少,最大冻土深度减小,年累积冻土厚度减小。(3)在1961-2015年期间,沈阳区域季节性冻土对气温变暖的具体响应呈现为负相关响应,季节性冻土持续退化趋势增强。(4)通过对气温与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以及冻结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对沈阳区域冻土特征影响显著,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是影响季节冻土变化的重要因素,气温日较差对冻土影响尤为明显,冬季最低气温与冻土冻期时间关系最为密切,冬季平均最高气温是影响冻期结束时间的主要热力因子。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特征气候变化冻土冻期
  • 【会议录名称】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 【会议名称】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24
  •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合肥
  • 【分类号】S152;P467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