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沉积特征研究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因其地层剥蚀严重,地层厚度变化大,沉积相相变快等特点,导致其沉积背景研究薄弱。随着浅层油气勘探进入中高成熟阶段,渤海湾盆地中生界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对中生界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渤海湾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潜力,扩大勘探成果。通过对盆地内部坳陷的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分析,以沉积学为理论指导,对盆地内部沉积相类型开展研究,结合关键井的单井相分析与连井对比,建立渤海湾盆地中生代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渤海湾盆地中生界沉积相类型主要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沼泽相以及和火山作用相关的沉积体系;(2)各时期地层所记录的沉积相展布信息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盆地缺失上三叠统和上白垩统地层;中-下三叠统地层残缺较多,岩性以紫红色泥岩和砂岩为主,发育辨状河道、泛滥平原及滨浅湖等亚相类型,反映了早-中三叠世为较为干旱的河湖相沉积环境背景;侏罗系可划分为三段岩性地层单元,各单元具有明显的正旋回结构。侏罗系下段的底部发育一套冲积扇杂色砾岩及浅灰色粗砂岩,向上过渡为红褐色、灰色河流相中砂岩,顶部为暗色湖相沼泽泥岩及含煤岩系;侏罗系中段的底部发育一套杂色、深灰色、灰褐色厚层辫状河心滩块状砂体,向上过渡为灰色、灰绿色曲流河相砂泥岩;侏罗系上段的分布相对局限,底部为紫红色冲积扇扇中砂泥岩,局部发育红褐色河道滞留砾岩,顶部发育薄层红色泥岩;下白垩统下部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黑色、棕红色湖相泥岩,上部为棕红色砂泥岩,主要发育曲流河及泛滥平原沉积。(3)渤海湾盆地中生界地层具有不可忽视的油气勘探潜力。侏罗系下段的含煤岩系和下白垩统的暗色泥岩为有利烃源岩,侏罗统块状砂岩为有利储层,有效的生储组合为研究区油气富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21-08-2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