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喜马拉雅中新世埃达克岩及其构造意义:以马攸木岩体为例
【作者】 林超; 张进江; 王晓先; 黄天立; 张波; 范云松;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正>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由于印度-欧亚大陆汇聚而形成的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造山带在中新世中期经历一期明显的从挤压机制向伸展体制转变的构造转折。与此同时,在藏南地区,尤其是拉萨地块内部广泛发育以埃达克岩、钾质岩-超钾质岩和A型花岗岩为代表的后碰撞岩浆活动,记录了碰撞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变化的丰富信息。
- 【会议录名称】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专题七:东南亚构造、沉积与资源环境效应、专题八: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专题九: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演化
- 【会议名称】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0-10-18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P534.621;P588.12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