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田生态种养工程设计与实践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璜傅志强刘小燕陈灿黄兴国王华戴振炎余政军廖晓兰张亚龙攀徐莹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 农田生态种养工程是以农田为平台,农作物与水产、家禽进行立体生产的工程。粮油产业持续发展、水产与家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农田种养工程。我国稻农创造的稻鱼共生、稻鱼鸭共生分别于2005年、2011年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称号。农田生态种养工程以片区农田为单元,基于农作物与动物互利共生设计,农艺采用分层多级利用,农田持续高效生产、物质循环利用、减肥减药、环境自净。相对于作物常规栽培,农田生态种养工程更强调丘块与区域兼顾,作物高秆抗倒性状与动物丰产抗逆性状兼顾,蓄水灌溉与适当深灌兼顾,垄厢栽培与塘田互通兼顾,稻鱼种养与稻禽种养兼顾,夏秋生产与周年生产兼顾,一年生产与多年生产兼顾,蓄水抗旱与开沟排水兼顾。要获得持续、稳定的效益,设施结构必须具备较强的防洪防旱、周年均衡生产二种能力,生物结构的设计必须由稻+鱼、稻+鸭、稻+鸡向稻+N转变,即稻田中有多种水产、家禽品种混养;设施设计与实施的思路必须由盲目建设向因地制宜转变;设施设计与实施的单元必须由单丘田向一垅田、一片田转变;设施设计对象必须由水道向水道与鱼道结合转变;设施设计必须在生物、场地的基础上增加生态因素。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集成平板式、田氹式、垄沟式、塘田式的优点,提出塘田厢结构,即在一垅田和一片田中设计莲塘、田渠、垄沟、厢沟,并将其有机衔接、有序构建,形成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0-11-08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964.9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