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浙江省沿海县域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格局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慧霖李加林杨凯杰辛欣

【机构】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从沿海县域层面研究经济—生态系统发展状况,将资源投入、期望与非期望产出与生态效率结合起来探究经济与环境发展状况,对促进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浙江省沿海27个县市2005—2018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了浙江沿海县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投影寻踪模型计算投入产出综合值并与生态效率进行叠加分析,探究其时空变化因素;利用核密度估算分析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表明:(1)浙江沿海县市生态效率总体位于DEM效率前沿的90.74%,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8年均值分别为0.955、0.926、0.825,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差异性显著且高生态效率区逐渐向较高生态效率过渡。(2)生态效率与投入—产出因子进行叠加种类接近浙江沿海县市数量的2/3,具有复杂性。资源投入和经济效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环境污染状况与资源投入、经济效益则具反向特征。(3)生态效率较高和高值区以杭州市区、宁波市区、温州市区和台州市区等地为主,与资源投入、经济效益高的区域具有一致性;低值区大部分与投入产出不足的区域保持一致。(4)沿海县市核密度分布的层级结构明显,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具有"俱乐部趋同"效应,核密度高值区由条带状向块状和组团状转化。

  • 【会议录名称】 浙江省地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浙江省地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
  • 【会议时间】2020-10-30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宁波
  • 【分类号】X826
  • 【主办单位】浙江省地理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