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管腔数字化病理特征对乙肝肝纤维化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正鑫赵志敏刘成海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

【摘要】 目的:通过SHG/TPEF量化体系,分析乙肝肝纤维化逆转人群与未逆转人群的数字化病理特征,分析肝纤维化逆转的预测因素,以及阐明胶原与管腔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的变化,以期实现乙肝肝纤维化的精准医疗。方法:纳入180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所有肝活检样本通过SHG/TPEF成像、通过qFibosis及qVessel量化体系分析治疗前后逆转人群与未逆转人群的数字化胶原、管腔病理特征,阐明不同数字化病理特征以及在纤维化逆转中的变化与对疾病预后的意义,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乙肝肝纤维化逆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逆转组与未逆转组在治疗后,逆转组胶原总量参数下降(P<0.05),肝窦区胶原数量、形态参数上升(P<0.05);未逆转组胶原总量上升(P<0.05),各分区胶原类参数、门静脉类管腔参数、动脉类管腔参数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实质再生面积与肝窦区胶原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251,P<0.05)。中央静脉管腔拟合参数可作为治疗前预测治疗逆转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与逆转情况呈负性相关关系,其数值越低越易于疾病逆转。结论:乙肝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肝实质细胞胞外基质的重塑以及门静脉、动脉血管的重构;同时治疗前中央静脉类参数较低的人群在治疗后更易于逆转。

  • 【会议录名称】 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9-07-12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512.62;R575.2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