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河南省部分地区待宰生猪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鑫盛金钺吴秋玲贺恒旭郝勇航王亚宾陈丽颖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葡萄球菌属,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体表等部位,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较强,分布广,传播途径多样,且不同感染途径导致的临床症状各异。该病原体可引起反刍动物(牛、绵羊等)、家禽和猪的感染,也可以使人引发多种疾病。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屠宰场待宰生猪以及屠宰过程中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研究从河南省两个屠宰场(新郑A场,漯河B场)先后采样3次(分别标记为新郑A,漯河B1、漯河B2),分别采集了待宰生猪鼻拭子、断头鼻拭子、麻电鼻拭子、脱毛体表、冷库体表、劈半体表、烫毛水样及空气样品等,共625份样品,根据国家标准GB4789.10-2016进行金黄色葡球菌的常规分离鉴定。将样品用7.5%氯化钠肉汤进行选择性增菌后,接种于Baird-Parker后,挑取可疑菌落再接种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接着用挑取的可疑菌落接于BHI肉汤中扩大培养,随后用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以此为PCR模板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基因nuc,以确认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然后,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采用微量稀释法,将经过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受试药物分别为头孢噻肟、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多西霉素、氟苯尼考、红霉素及万古霉素共8种药物。经常规微生物学检验和PCR鉴定,从625份样品中分离到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总体分离率较高,为15.4%。其中在卸头环节、麻电环节及待宰生猪的样品中分离率较高依次为33.3%、30%和16%,而在脱毛体表、冷库体表、劈半体表、空气样品及烫毛水样中分离率很低或没有,依次为5.5%、4.4%、1%、0%和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6株菌对8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新郑A分离株对氯霉素类和大环内脂类最为严重,其次为头孢类;漯河B1分离株对林可胺类最为严重,其次为头孢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脂类;漯河B2分离株对林可胺类、氯环素类及大环内脂类最为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和头孢类。新郑A场的菌株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3~5种药物,而漯河B1和漯河B2菌株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5~8种药物。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部分地区屠宰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待宰生猪及生猪屠宰环节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在屠宰环节中卸头与电麻环节的污染较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总体耐药情况严重,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同一家屠宰场不同批次(漯河B1和B2)的细菌分离株耐药谱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必须在养殖环节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屠宰环节中加强卫生管理和监测,才能有效减少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降低细菌耐药性风险,以保障食肉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 生猪屠宰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耐药性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19-12-12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S851.43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