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河南省部分屠宰场生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检测
【作者】 郝勇航; 吴秋玲; 金钺; 王鑫盛; 贺恒旭; 杨霞; 王亚宾; 陈丽颖;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河南省生猪养殖及其屠宰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先后在不同时间段从郑州屠宰场A采样2次,在新郑屠宰场B一次,共采集样本(包括空气样,烫毛水样,待宰生猪鼻腔拭子,屠宰环节的电麻和断头鼻腔拭子,脱毛、劈半和冷库体表拭子)825份。运用常规的细菌分离鉴定和16S rRNA基因检测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猪养殖和屠宰各个环节的污染及传播情况。主要流程包括对样品拭子预增菌,增菌,Baird-Parker琼脂平板预筛选,PCR鉴定,生化鉴定,金葡菌显色培养基筛选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在此基础上,通过MRSA显色培养基筛选和mecA基因PCR扩增对所有分离株进行了MRSA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825份样品中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6株,其中,屠宰场A在不同时间(七月份和十月份)的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5.00%(13/260)和13.77%(42/305),屠宰场B的样本中金葡菌分离率为11.92%(31/260),其中屠宰场A不同时间段(七月份和十月份)各屠宰环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烫毛水样0 (0/5)和20.00%(1/5),待宰生猪鼻腔拭子20.00%(6/30)和5.00%(2/40),电麻鼻腔拭子6.67%(2/30)和37.50%(15/40),断头鼻腔拭子16.67%(5/30)和52.50%(21/40),脱毛体表拭子0 (0/30)和10.00%(3/30);屠宰场B各屠宰环节的金葡菌分离率分别为待宰生猪鼻腔拭子33.33%(10/30),电麻鼻腔拭子23.33%(7/30),断头鼻腔拭子30.00%(12/40),脱毛体表拭子3.33%(1/30)以及冷库体表拭子3.33%(1/30)。在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检测到16个MRSA菌株,阳性率为18.60%(16/86),其中屠宰场A不同时间和屠宰场B的MRSA分离率分别为待宰生猪鼻腔拭子3.33%(1/33)/2.50%(1/40)/3.33%(1/30),而屠宰不同环节阳性率分别为电麻鼻腔拭子3.33%(1/33)/7.50%(3/40)/5.00%(2/40),断头鼻腔拭子6.67%(2/30)/7.50%(3/40)/5.00%(2/40)。上述结果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猪养殖及其屠宰环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尤为严重的是,高度耐药的超级致病菌株MRSA也在待宰生猪和屠宰链中存在。这提示我们,在生猪养殖、运输、屠宰、猪肉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风险,且有沿猪肉生产链传播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卫生消毒与监督,以保障肉食品安全。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19-12-12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S851.43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