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南瓜蚜传黄化病毒侵染百香果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作者】 张绍康; 刘锦涛; 字良语; 王颖; 张宗英; 李大伟; 于嘉林; 韩成贵;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百香果(Passion fruit),学名西番莲,源自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是西番莲属多年生的草质藤本植物。20世纪初百香果被引入中国,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温暖湿润的地区广泛栽培。近年来,因百香果具有多种生理疗效和治疗作用深受人们喜爱,使得百香果产业发展迅速,然而,病毒病的广泛发生严重影响了百香果的产量和质量。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是侵染葫芦科作物的重要病毒,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该病毒为正义单链RNA (+ssRNA)病毒,局限在寄主植物韧皮部组织,主要通过蚜虫(Myzus persicae和Aphis gossypii)以持久循回型和非增殖方式传播,典型症状是引起叶片的黄化和增厚,造成田间植株约减产50%。该病毒于2018年在巴西首次报道能够侵染百香果,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百香果叶片中CABYV的检测与鉴定,以期为国内百香果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云南省保山市采集108份具有黄化增厚症状的百香果叶片,提取植物组织总RNA后利用CABYV运动蛋白(CABYV-MP)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CABYV-MP片段。将其克隆至pMD19-T (simple)载体后进行测序分析,共检测到4种核苷酸存在差异的CABYV-MP基因序列。提取百香果叶片的总蛋白后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ABYV-MP抗血清可以在20 ku处检测到特异性条带。这是在中国CABYV侵染百香果的首次报道,为深入研究CABYV与百香果的互作、病害的有效防控以及提高百香果的产量打下了工作基础。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9-07-20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S436.67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