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竞技网球比赛效能评估方法研究:以费德勒/纳达尔比赛为例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郭文霞梁美富肖丹丹郝卫亚唐建军

【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 研究目的:网球项目比赛质量主要取决于运动员比赛中技战术表现水平,前人关于技战术表现研究多以ATP、WTA及各类赛事官网公布的技术统计指标(如一发赢球率、接发球赢球率、非受迫性失误、Aces、双误、制胜分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数学建模法、数据挖掘技术及博弈理论等方法进行评价与分析,从研究方法而言:数学建模、数据挖掘和博弈理论的分析原理较为复杂,研究者需对网球项目比赛致胜规律了解深刻、数学功底较强,且统计指标设计合理,总体而言难度较大,难以普及应用;从评价指标而言:前人研究评价指标存在相对笼统且分散、重复计算、相对不独立、主要体现技术层面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分析,把握优秀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规律的基础上确立网球比赛效能评估指标。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是常用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之一,其对样本资料的要求相对较低,易于理解、应用方便且计算简单,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有关评价、决策和优选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前人关于技战术表现研究多以各场次比赛筛选指标数据进行孤立分析,缺乏对运动员各场比赛之间比赛质量的差异性分析,难以直观地展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纵向发展态势。而TOPSIS法可实现对运动员比赛质量综合评价,展现运动员阶段性的竞技状态纵贯性变化特点。因此,本研究尝试引入TOPSIS评价方法,以费德勒和纳达尔比赛为例,进行网球比赛效能评估方法应用,丰富网球比赛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方法: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采集世界优秀选手(TOP20)近6年来92场硬地大赛比赛中各得失分拍数数据,并汇总计算使用率、得分率等评价参数,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规律并结合专家访谈及文献总结确立本研究评价指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采集费德勒与纳达尔近5年来硬地场交手的10场比赛各评价指标数据,并汇总计算得分率;运用TOPSIS法分别对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比赛效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比赛中,发球序列第1、3和5拍相对比处于竞争关系的接发球序列第2、4和6拍均具有明显的得分优势(P<0.01),发球战术的得分优势可延续至第5拍,而从第7拍开始,发球序列与接发球序列进入均势抗衡阶段,发球序列各拍与接发球序列各拍得分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世界优秀选手技战术运用规律结合专家访谈与文献总结结果确立评价指标:发球(第1拍)、发抢衔接(第3、5拍)、相持Ⅰ(第7拍…)、接发球(第2拍)、接抢衔接(第4、6拍)和相持Ⅱ(第8拍…)。(2)运用TOPSIS法,对费德勒近5年对阵纳达尔的比赛效能评估如下:费德勒比赛效能以2013年为"临界点",2013年以后比赛效能逐步提升,2017年达到峰值,尤其2015年-2017年3场比赛效能最佳,获胜实至名归,基本把握纳达尔的技战术"弱势"。费德勒对阵纳达尔的比赛策略调整效益俱佳,反映该阶段其训练和参赛的科学性及合理性。(3)运用TOPSIS法,对纳达尔近5年对阵费德勒的比赛效能评估如下:纳达尔比赛效能呈现两个阶段的特征:2013年以前相对优势和2013年以后的相对劣势阶段。2013年之后,纳达尔针对费德勒之"攻其反手"技战术策略明显已不适用。纳达尔对阵费德勒比赛效能呈下降态势,其应对费德勒的战术变化制定新的应对策略。研究结论:(1)本研究通过总结世界优秀选手技战术运用规律并通过专家访谈与文献总结,确立以"分"为基本单元,击球时序性为分析视角的网球比赛效能评价指标,可相对全面、系统地评价运动员比赛效能。(2)本研究构建的比赛效能评估方法能够定量反映不同时期运动员比赛效能的优劣程度,在网球比赛质量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网球比赛效能技战术费德勒纳达尔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9-11-01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G845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