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生运动参与与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以北京8所高中为例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 以往的传统智力测试主要关注数学和语言能力,并不能够全面的反应一个人的整体智能水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对过去的智力测试提出了挑战,也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强调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运动有益"已经成为的共识,运动与人的智能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讨论的重点之一。我们开始思考运动到底有何益处?运动参与会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理论和实践结论来证明"运动有益",也为引导高中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提供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以及专家访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制定了能够反映高中生多元智能水平的问卷,通过SPSS24.0和AMOS24.0对北京8所高中的796个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遵循理论要求和模型建构原则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确定了包含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的8维度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高中生的各个智能维度之间都存在相关性。整体来看,各个维度之间普遍存在着中低度的相关关系。其中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与其他智能之间都存在低度相关,人际交往智能与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和内省智能之间存在中度相关,其他智能之间只有低度相关关系。运动参与和高中生多元智能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参加运动的学生在各个智能维度上的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参与运动的学生均值得分高于不参与运动的学生。在八个智能维度上,参加与不参加运动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频率不同的高中生,在身体运动智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七个智能维度上并无明显差异;参加、不经常参加和经常参加运动的高中生,在音乐智能的发展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我们认为,在音乐修为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积累,如果将多数时间花在体育运动上,也确实很难对这音乐智能发展有所促进。从这一点上来说,统计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通常我们认为,参加集体项目的学生需要与队友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一般会在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水平上相对突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群体在人际交往智能上并无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集体项目对于人际交往智能的影响与参与项目的程度有关系,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产生显著差异;参加个体项目的学生,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动作和自己的状态,同时在运动中也会倾向于关注对手的细节,因此与自我进行沟通交流的程度高于集体项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个体项目与参加集体项目的样本在内省智能上差异显著,参加个体项目的学生内心智能水平更高,经常参与个体项目运动有助于促进内省智能的发展;除此之外,喜欢体育课和喜欢其他类型科目的学生,在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语言智能、内省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和自然智能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通过对高中生运动参与情况和多元智能发展状况的分析,本研究认为运动参与对于高中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四成的高中生在因为课业压力,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高中生虽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是保持健康的体魄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应该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转变对体育运动的观念,正确对待学习与运动的关系,不应该将两者对立起来。同时,健康合理的运动习惯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今后的人生会有无限裨益。除此之外,学校需要重视运动参与对于嘘声智能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和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让学生爱上运动,激发潜能。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9-11-01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G633.96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