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刺激下抑制功能影响的ERP研究
【作者】 李秀娟; 殷恒婵; 崔蕾; 王源; 李静; 申其淇; 李昀霏; 王东岭; 张静怡; 罗锐;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 研究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学校武术工作的深入开展,让太极拳更好地造福人类。北京师范大学吕韶钧教授创编了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且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简易性的"太极(八法五步)"套路。本研究旨在探讨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刺激下抑制功能的影响及脑机制,为运动改善大学生负性情绪抑制功能提供实践基础,为"太极(八法五步)"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使太极拳向着科学化、健康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研究方法:以2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负性情绪刺激组)、B(中性情绪刺激组)两组,每组12人(男女均等)。采用"太极(八法五步)"对A组(负性情绪刺激组)进行一次6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测量干预前后的抑制功能,并同步采集ERP数据。B组(中性情绪刺激组)仅前测,并同步采集ERP数据。研究结果:(1)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中性情绪刺激前后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中性情绪刺激前后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中性情绪刺激前后抑制功能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中性情绪刺激对一致条件任务、不一致条件任务、抑制功能均无影响。(2)对中性情绪、负性情绪刺激后抑制功能诱发的N2、P3振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1)在完成一致条件任务时,负性情绪刺激组较中性情绪刺激组N2振幅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t(22)=3.764,P=0.001<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诱发了振幅更小的N2成分。(2)在完成不一致条件任务时,负性情绪刺激组较中性情绪刺激组N2振幅显著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t(22)=3.481,P=0.002<0.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诱发了振幅更小的N2成分。(3)完成一致条件任务时负性情绪刺激组较中性情绪刺激组P3振幅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t(22)=4.48,P=0.000<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诱发了振幅更小的P3成分。(4)在完成不一致条件任务时,负性情绪刺激组较中性情绪刺激组P3振幅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t(22)=3.83,P=0.001<0.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诱发了振幅更小的P3成分。(3)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1)负性情绪刺激后较负性情绪刺激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延长且均有显著性差异[F(1,22)=22.62,P=0.000<0.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对一致条件任务具有干扰效果。(2)负性情绪刺激后较负性情绪刺激前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延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F(1,22)=39.96,P=0.000<0.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对不一致条件任务具有干扰效果。(3)负性情绪刺激后较负性情绪刺激前抑制功能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延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F(1,22)=17.29,P=0.000<0.001],表明负性情绪刺激对抑制功能具有干扰效果。(4)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后较干预前负性情绪刺激下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抑制功能反应时均显著降低。(5)对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刺激下抑制功能N2振幅、P3振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1)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刺激下一致条件任务N2振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4.665,P=0.000<0.01],表明"太极(八法五步)"运动干预后较干预前N2振幅增大。(2)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刺激下不一致条件任务N2振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3.691,P=0.002<0.01],表明"太极(八法五步)"运动干预后较干预前N2振幅增大。(3)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刺激下一致条件任务P3振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2.822,P=0.013<0.01],表明"太极(八法五步)"运动干预后较干预前P3振幅增大。(4)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刺激下不一致条件任务P3振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5.305,P=0.000<0.001],表明"太极(八法五步)"运动干预后较干预前P3振幅增大。表明"太极(八法五步)"对负性情绪刺激下的抑制功能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1)中性情绪刺激对大学生的抑制功能无影响,负性情绪刺激对大学生的抑制功能有显著的干扰效果。(2)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负性情绪刺激下的抑制功能有积极影响。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9-11-01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G804.8;G852.11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