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苦豆碱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邱明宁史芳芸王帅吴晨晨路浩赵宝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国西部有毒植物研究所

【摘要】 [背景]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药源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苦豆子中重要的生物碱苦豆碱具有显著的抗膀胱癌活性。[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苦豆碱对体内、体外膀胱癌细胞自噬的作用,揭示苦豆碱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为苦豆碱以及苦豆子的抗肿瘤药用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以人膀胱癌T24细胞为体外生物模型,用不同浓度苦豆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苦豆碱对膀胱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形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物LC3Ⅱ的蛋白表达情况。连续饲喂含有0.05%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BN)的自来水20周诱导BALB/c小鼠膀胱原位瘤模型,通过经尿道膀胱灌注方式隔天给予小鼠苦豆碱进行肿瘤治疗,共治疗15次后,处死小鼠,收集膀胱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物LC3Ⅱ的蛋白表达情况,确定苦豆碱对体内、体外膀胱癌细胞自噬作用。用苦豆碱处理T24细胞24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膀胱癌细胞中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预测苦豆碱抗膀胱癌细胞的可能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结果]苦豆碱处理T24细胞后,细胞活力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自噬体增多,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通过经尿道膀胱灌注苦豆碱治疗后,小鼠膀胱原位瘤组织中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苦豆碱处理T24细胞后,有1184个基因下调,1141个基因上调,多个细胞过程受到影响;KEGG Pathway富集后发现,溶酶体等多条信号通路激活。[结论]苦豆碱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诱导体内、体外膀胱癌细胞自噬,并通过激活溶酶体等多条通路发挥抗膀胱癌作用。本研究为苦豆碱以及苦豆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苦豆子苦豆碱自噬作用机制膀胱癌
【基金】 国家“十二五”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203062)资助
  • 【会议录名称】 陕西省毒理学会新时代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陕西省毒理学会新时代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 【会议时间】2018-12-0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R285.5
  • 【主办单位】陕西省毒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